現場管理是企業管理的系統工程,是運用科學的管理思想、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,對現場的各種生產要素進行合理的配置,通過計劃、組織、控制、協調、激勵等管理職能的優化整合,逐步建立并完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約束與激勵機制,從而保證生產現場按預定的目標實現優質、高效、低耗、均衡、安全、文明生產。
現場管理水平也反映了企業的管理水平。同樣,倉庫現場管理也是反映倉庫管理水平。現場管理水平好,不僅帶來能帶給客戶對我們管理工作的認同,對公司產品的信心,也能起到降低成本、增加效率的作用,同時帶給大家良好的工作面貌,提升工作的自信和滿足。
以下就現場的精益改善來探討倉庫管理。
一、倉庫的常見問題
倉庫管不好,一邊是數以千計的物料、上百的供應商,諾大的倉庫,一邊是為數不多且工作平平的倉管員,基本不用的制度和流程。
歸根到底,倉庫問題基本上都來自現場管理不到位, 例如:
1、標識不統一、不規范,不是沒有物料編碼,就是物料名稱不對或一個物料幾個名稱,以致無法追查該物料的歷史狀況。
2、倉管員不及時送單給統計員,統計員不及時錄入電腦系統,結果造成電腦系統數據與實際脫節,影響電腦系統數據的準確性,最終影響到了生產計劃的貫徹和執行。
3、不按庫位擺放物料,或移動物料后,不及時把新庫位的物料做標識,造成無法找到相關物料。
4、部分倉管員責任心不夠,工作態度消極,辦事拖拉,庫存盤點不準,以及手工單據信息不準確(主要是抄寫錯誤,鍵入錯誤),這都是常有的事。
5、新老倉管員交接不清,沒有真正的交接手續,對前任倉管員所管的物料狀態不明的,干脆就封存起來不予管理,只說"找不到",造成了不應有的呆滯和浪費。
6、不生產物料,沒有及時提報消化或轉賣。
二、倉庫該如何管理
倉庫說好管也好管,說難管也難管,首先應理清思路,弄清楚幾個基本問題。
1、"物料"是什么?" "倉庫"是什么?"
物料包羅萬象,客觀存在,但那只是其表現形式,其實物料就是錢,物化了的錢,而倉庫就是放錢的口袋。
錢放在家里不能增值,錢要通過使用或投資流動起來,才能產生價值。同樣,物料為生產及銷售而快速地流動起來才能創造效益。
當然,錢會丟失,也可能被盜,同樣,物料可能被浪費、被損壞及被盜竊。
任何浪費、破壞和盜竊物料的行為,都是對公司、股東、對全體員工利益的侵犯!
2、物料管理管什么?
任何一項管理活動,都會涉及時間(T)、質量(Q)、成本(C),這三者彼此牽連,又相互制約,物料管理也概莫能外。
①T-Time時間:指物料的交期、入倉期、使用時間、倉儲時間、退料時間等等。
②Q----Quality質量:指物料本身的質量、倉儲質量、對有質量問題的物料的處理等等。
③C----Cost成本:指物料的價格、倉儲的成本、呆滯的成本、短缺造成停工的成本、多余造成的庫容成本、占用資金造成的資金周轉成本。
3、物料管理如何管?
物料管理有一定的原則。總結物料管理的十大原則,對離散型制造業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。
1)先進先出原則(FIFO)
2)鎖定庫位原則
3)專料專用原則。
4)庫存的ABC管理原則。
5)"六不入"原則:
6)"五不發"原則:
7)一次出庫原則:
8)門禁原則:
9)"日事日畢、日清日高"原則:
10)以舊換新原則:
三、倉管員的工作要求
1、對日常的賬與物要做到確認再確認,以
確保一致;
2、完成一件工作后要作(做)自我檢查,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;
3、對每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,以提高工作質量;
4、有強烈的時間觀念,凡事及時處理,不說"等一下";
5、工作主動,而不是被動等待安排;
6、對工作現場管理做到"眼到手到",按5S要求管理。
遺憾的是,很少倉管員能日復一日地堅持這樣做。
倉管員工作規范要求:
1、入庫驗收:
在物料正確的前提下,入庫時要把好三關:
①數量關:入庫時要點清數量;
②質量關:IQC對來料質量進行檢驗和控制;
③單據關:單據不全不收,手續不齊不辦。審核收到的單據與來料是否相符和一致,并及時送單給統計員。
2、保管:
①擺放科學:擺放合理、整齊、標志鮮明、方便存取
②確保質量:防銹、防塵、防潮、防壓、防變質、防跌落
③確保安全:防霉變、防損、防呆滯、防報廢
④帳、卡、物相符(數量、庫位、狀態必須與電腦系統一致)
3、盤點:
相當于總結、規范物料的核銷制度,嚴防浪費、消除呆料及壞帳。
4、發放:
根據不同的生產需求,決定具體的發料方式,目的是確保及時供應生產。
四、改善倉庫管理的幾點舉措
嚴明的制度、反復的培訓及立竿見影的重獎與重罰機制,較好地規范了倉管員的行為,促進了倉庫管理的持續改善,為電腦系統的高效運行提供了數據保障。
1、創新組織架構。成立倉庫三人領導小組,成員應由生產副總、物料部部長、倉庫主管組成。
三人小組現是公司物料管理的最高權力機構,通過參加倉庫每周例會、每天固定時間到倉庫現場解決問題,
做到"每天進步1%"、各種規章制度、崗位責任制的審定,以及倉管員、錄單員績效考評等工作改善倉庫的管理。
2、合理規劃倉庫。倉庫在地理位置上,應盡可能與生產現場相連接,減少物料的迂回運輸。
盡可能將倉庫進出門與電梯相連,并規劃出相應的運輸通道,充分考慮運輸路線的合理性。
倉庫內要留有必要的廢次品存放區、物料暫存區、待驗區、發貨區等。另外要特別考慮安全因素,注意通道、照明、防水、防火、防盜等措施。
倉庫的辦公室盡可能設置在倉庫附近,縮短單據傳遞到錄單員的時間。
3、實行配料制與領料制相結合。生產性物料采用發料制,非生產性物料采用領料制,如工程試制用料、售后配件、生產線不良品換料。
A類物料采用發料制,C類物料采用領料制。在配料管理上,可嘗試取消各車間原有的物料倉庫,
統一由工廠物料部直接管理、統一配送,以便倉管員合理安排工作時間,提高倉庫的發料速度。
4、借助新技術。除了ERP系統必要的庫位編碼和物料編碼外,把無線射頻技術引入倉庫管理,
如使用帶有條碼掃描功能的手持數據終端進行數據采集,避免人為造成單據填寫、錄入錯誤,提高工作效率。
并使管理人員實時掌握庫存貨物的進、銷、存狀況,實現信息通透的資產管理方式,無需傳統的盤點工作,減少物資的積壓,加速資金周轉便于指導生產。
解決了人工統計易出現人為差錯和信息交流不及時的傳統管理模式。減少了人工統計的工作量提高作業效率,從技術手段上遏制不軌行為的發生。
①傳統的倉庫管理僅憑倉庫管理員人腦記憶和手工錄入,這種做法不但費時費力,而且容易出錯,萬一下游出現質量問題,要在成堆的紙質單據中查找原因和責任更是不敢想象。
②由于倉庫沒有使用任何倉儲物流軟件,所有的物料記錄都是由手工來登記物料的名稱、數量、規格、出入庫日期等信息,手工記錄工作量非常大,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完全依賴倉庫管理員的工作責任心。
③公司的客戶基本采用條碼系統管理物料,這就要求A公司必須在發貨前根據客戶的要求打印和粘貼條碼標簽。
手工記錄數據和標簽打印工作不僅效率低下,存在錯誤隱患,而且對公司來講是不增值的活動,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客戶關系管理。
倉庫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以最低量的庫存、最快速的周轉,滿足生產及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。
一些管理先進的企業已經引入看板,成立倉庫超市,建立精益物流系統,相信它將改變過去粗放式的倉庫管理,極大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。
精益改善后,倉庫現狀可不再是“臟、亂、差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