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025-1758
025-51887428
首頁 < < 質量管理的331黃金法則,你還不了解嗎?
2022-04-25
分享
質量=良心+責任心,這樣好記,也容易理解。
我們要教育員工拿了公司的錢,又沒干好活,是不是對得住自己的良心;如果因自己沒干好的事情,造成公司大的損失,良心更過不去,生產和品檢人員也同樣會反問。大家有了這個意識,再適當往下引導,這個質量原因也不是很難控制,只要稍微有點責任心,就不會出這個質量事故了。同時,我們要強化培養員工品質的三種意識、三種控制和一種方法!
1 三個“意識”
1)自檢意識
產品質量是制造出來的,而不是檢驗出來的。生產質量控制的密決是:讓每個人做好自己的產品。要求員工對自己生產的產品,要自我進行檢驗,只有自己認為是合格品,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,在自檢中發現的不合格品,要自已做好分類并把它轉化為合格品。公司需針對每個崗位、每個工序都制定了具體翔實的檢查項目、檢查標準、檢測方法、缺陷等級,要求員工要熟悉掌握自己的崗位必須關注哪些不合格項,讓大家認識到只要我們每個崗位都把好了產品質量關,那么我們生產的產品就是合格的產品。
2)互檢意識對于上道工序流過來的產品,要求員工必須進行復檢和補位,經檢驗認為是合格品,才可以進行生產,對查到上工序的質量問題,要及時反饋。堅決做到不制造不良品,不接收不良品,不傳遞不良品。發現不良品及時通知責任崗位,避免產品問題繼續存在,并做好補位工作,把不良品轉化為合格品。教育員工每個班組是就一個集體,我們只有做到整個線上的所有環節都是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,我們才能拿到全額的工資,我們才是合格的班組,優秀的班組,強化員工的互檢意識和團隊意識。
3)專檢意識 做了自檢和互檢的動作后,車間主任就要加強對專職檢驗員灌輸了:員工一邊要生產,一邊都在做自檢和專檢的工作,做為專職的檢驗員,就更應該有強烈的質量控制意識。對于品質的控制,我認為只有緊跟了過程控制,才可控制住品質。
2 三個“控制”
1)首檢控制在產品上線前,必須要求班組長、技工和領料員工,對在要投入生產的物料,都要仔細核實;要使用的設備,要確認性能是否穩定完好。然后小批量生產產品,通過檢驗前5件產品來確認產品是否合格。合格后再上線生產,不合格要查找原因,直至合格才能批量生產。
2)巡檢控制在生產過程中,質檢員和質檢組長要對產品進行抽查,要用80%的精力關注生產中的薄弱環節,如:生手員工、關鍵設備、關鍵崗位等。
3)終檢控制 在收線時,對于最后的產品,要重點控制,往往此時員工的心態都比較急躁。而且最后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倒置檢驗,所以越是快完成時的產品,越要嚴加控制!
3 一種“方法”
PDCA是一個企業管理概念,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,由戴明博士采納、宣傳,在全世界進行普及,所以又稱戴明環。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,即計劃(plan)、執行(do)、檢查(check)、處理(Act)。PDCA告訴我們,做一件事,有目標和計劃,但要照此去執行,執行過程中有檢查、問題發現,再將問題進行處理,并對下一步計劃產生積極的影響。
PDCA是一個環,看似一個閉環,卻又不斷循環往復,向上爬升。優秀的人,都具有PDCA思想!但能夠不斷爬升的環,首先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閉環。做人,無論是溝通行為,還是自律行為,都需要PDCA的思想。與人溝通,有開始,有結束,即使過程被打斷,但記得要“閉環”,事后的一個簡單知會,讓對方舒服,也會讓你的人際環不斷地爬升到更高水平。一個自律的人,更是符合PDCA的閉環與循環思想。很多人,之所以優秀,是因為他們本身有一種PDCA管理機制,甚至是無意識的進行自我執行-修復-計劃的過程,所以能夠站在一個個比較踏實的基礎上不斷提升,這個踏實的基礎就是針對某件事情的PDCA。